浙大主办慕尼黑大学—中国学术网科学论坛 | ||||
| ||||
11月21日,“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学术网第二届科学论坛”在浙大开幕。本届论坛由慕尼黑大学和浙大联合主办,以“塑造未来:在研究和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为主题。来自浙江大学、慕尼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中德两国10余所大学的13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探讨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今年,此次活动因为多所C9高校的加入,中德学者在推进国际合作的同时搭建起国内高校间的学科网络。 浙大副校长应义斌、慕尼黑大学副校长Hans van Ess、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北京办事处主任Thomas Schmidt-Doerr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应义斌对中德两国学者和广大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回顾了浙大与慕尼黑大学近十年来特别是2014年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之后的合作情况进行了介绍。Hans van Ess表示,此次慕尼黑大学共有53名学者和行政人员参会,这是该校建校500多年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赴国外交流。他表示,在DAAD战略合作伙伴项目框架内中德高校间的学者学科合作一定会更加形式多样而富有成效。 开幕式结束后,论坛邀请了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缪哲教授、慕尼黑大学医学院Alexander Baethmann教授、物理系Harald Weinfurter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王明伟教授、人民大学哲学系姚新中教授等就各自学科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国际合作模式的探索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中德中心德方主任Ingrid Krüßmann博士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德学者可以申请的联合科研项目。 “德国慕尼黑大学—中国学术网第二届科学论坛”下设13个分论坛,研讨历时2天,主题涉及医学、生命科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新闻学、艺术史等领域。近百名学者参与了讨论。 据了解,论坛举办期间,慕尼黑大学面向浙大硕士研究生举办了“慕尼黑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说明会,为多名浙大学生安排了与慕尼黑大学意向性导师的面谈。论坛结束后,四名慕尼黑大学教授深入浙大医学系、经济学系、文博系,为博士生提供全英文授课、开办讲座、与浙大学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延展阅读:慕尼黑大学是德国排名第一的大学,在2016-17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位于30位。2014年浙大与慕尼黑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共同申请第二期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项目。2015年初,该项目成功获批,在该项目框架内两校在医学、生命科学、经济学、艺术史等若干个重点学科展开了学生学者交流与合作。2015年11月,浙大6名学者获邀参加了在慕尼黑大学举办的第一次多学科论坛。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