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橹摇桨开天地,一叶红船映初心。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浙江嘉兴人,“红船精神”早已深深烙刻在我的骨子里,激励着我坚守“纺”山有路勤为径、“研”海无涯苦作舟的人生信条。从基础差、能力弱的起步,到专业排名第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桑麻基金会专项奖学金,十佳研究生,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浙江省三助岗位之星等荣誉获得者,从科研小白到参与科研项目6项、项目成果3篇、成果专利9项。如果有一句话能够概括我的科研之路我觉得应该是从“三学”走向“三强”。
辅学育心,强服务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中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硕士再打工”,我就是那个边读硕士边打工的徐新雨,我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推免生辅导员,我受学校分配到服装学院参加工作。在忙碌的研究生生活中,我选择继续担任兼职辅导员,分管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91名大一到大四本科生的全部日常管理工作。我的生活既忙碌又充实,疫情防控、意识形态、迎新工作、学风建设、谈心谈话、寝室走访、就业工作、安全教育等都有涉及。但也正是在这些基础、繁琐的工作中,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提升,也提前学习到了许多工作技能和本领。在担任学生辅导员期间共迎接了211名新生,送别了203名毕业生,带领了356名学生军训,发展了59名学生党员,培养了75名学生干部,累计开展了百余场活动,这让我在学生线的岗位上越走越坚定。成为一个为学生织梦的追梦人。
思学并举,强科研使命
在研2年多,我深刻认识到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要意义,我以第一作者发表了4篇期刊论文,受理5项发明专利,授权和受理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6项国家级和省级竞赛荣誉,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那股钻研劲儿。都说我们蚕丝加工有点冷门,传统的缫丝技术没有多少人研究,甚至连国内外的参考文献都是少之又少,但我恰恰抓住了索绪新技术环保节能的优势,实现了高水平论文突破,发表了SCI一区TOP论文一篇,论文影响因子为11.072。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开始接触了无故障短流程缫丝技术,一起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并在研发智能缫丝装备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
当然,这也开启了我个人成果转化的新篇章。
去年,我以主讲人的身份参加了大挑总决赛,我们的项目成功斩获全国一等奖,这也是我们学校在能源化工赛道上获得的首个国一,实现了历史新突破。我,敢于争先。在纺织机械智能设计大赛上,我带领团队成员,先后斩获三等、二等、一等奖,并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科技大会。在全国3D大赛上,我们的送茧项目获得了浙江赛区特等奖。我,乐于跨界。参加了人文社科类的非遗传承项目,奔赴各地采访调研,开启了非遗元素时尚功能化表达的新路径。我,还勇于创业,和同学们一起开创了新复古女装设计师品牌,努力成为学校三创精神浸润下的新时代研究生。
奋学向党,强奉献作为
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投身志愿服务一线,疫情期间,我一直坚守抗疫一线,抗疫事迹受到学校官媒报导,我心念家乡发展助力小微企业崛起,设计了一种基于缫丝过程用茧量的智能化轨道送检系统,同时被共青团崇福镇委员会聘任为大学生联盟执行盟主,现在的我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家燕归巢计划,考入嘉兴市海宁市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