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研究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10 10: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体:[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近年来,浙江大学遵循“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总要求,秉承“以服务求发展、用贡献求辉煌”的办学理念,扎根浙江大地、汇聚地方资源、反哺区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特色的道路,坚定了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构筑最优人才生态

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最积极、活跃的要素。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中,高校要聚焦区域战略定位和功能特征,结合区域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坚持引育并举,突出“为我所用”,构筑最优人才生态;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和校地合作,根据不同层次、领域、产业需求,广泛吸引和培养各类急需人才,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学校持续推进创新人才汇聚,引育志存高远、能担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助力浙江省“三支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响应海洋强国战略,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和海洋区位优势,在舟山市建设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围绕海洋领域创设交叉学科,培养高层次海洋人才。二是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与衢州市共建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和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一手抓创新人才培养,一手抓产业人才引育,造就了一支面向新材料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三是打造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与海宁市共建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开展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全球视野推动人才成长;与义乌市共建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开展医学特色人才培养,以开放的胸怀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

科技创新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中,高校要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科技创新生力军的作用,围绕区域产业集群建设,链接产业发展所需的创新要素,当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动力泵”;要探索校地合作模式下的有组织科研,联动地方科研机构,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完成从“书架”到“货架”的关键一跃。

学校努力成为区域发展的创新排头兵,协同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建各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服务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工程建设。一是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与台州市共建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供给能力,助推台州制造业做大做强。二是以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与金华市共建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专注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人才引育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响应金华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需求。三是以产业中试平台建设为切入点,与绍兴市共建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建设紧贴集成电路、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创新平台,整体提升区域产业的科技竞争力。

探索新型生产关系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中,高校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四链融合”,围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深入探索成果评价、绩效考核、收益分配、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环境与改革动力。

学校着力转变服务社会方式,以体制机制之“新”,提升创新效能之“质”,充分融入浙江省三个“一号工程”建设。一是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强化有组织的社会服务。积极与省内各地市联动,打造一批能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高能科创平台,打破以往学科“力量分散、单打独斗”的局面。二是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因地制宜推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与杭州市共建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整合政府政策、企业市场和高校科技优势,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设计、发展的创新综合体,实现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三是探索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与嘉兴市共建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打通创新成果转化关键节点,建立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全生命周期成果转化试验平台。

打造校地合作样板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是关键。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中,高校要聚焦未来产业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协同和创业孵化,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科研合作,促进科研设备共享和人才队伍共用,助力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着力打通科研成果与新产业、新模式对接的难点、堵点,解决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结合地方城市产业需求导向,实现学习、产业、创新“三城”功能要素深度融合,打造“名城+名校”的校地合作典范样板。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丽水市共建浙江大学龙泉产业创新研究院,聚焦新能源热管理和低碳环保冷媒两大重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湖州市共建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用智能创新技术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赋能,打造产学研一体转化的新路径。三是布局发展未来产业,与温州市共建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以院士为首席科学家,以新材料产业为抓手,以市场化机制为牵引,探索“浙大科创+温州市场+政府支持”的发展模式。

(作者傅方正系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舒帆系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